永远折戟于温柔

关于

要有光

早在千百年前,我们就开启了对光明的追寻。我们不懈地追寻与收集,自粗粝的打火石到精致的白炽灯,从荒凉潦草的远古到车水马龙的当今。

我们渴求光明,但从来无法阻止黑夜的降临。

年初,来势汹汹的疫情宛如白蚁入侵,剥蚀霞影朱壁,构陷钢筋水泥,令砖石瓦砾扑簌而下,摘星危楼摇曳如塌。一切宛如黑夜泼墨,恍然日落,气势汹汹,猝不及防。当我们集体陷落于一片浓稠而暧昧的昏暗之中,我们最需要的补给品,是光明。

光,不仅是自远古起便镌进我们骨骼的图腾,更是我们心中生生不息的蓬勃薪火。但我们总会忘记追问一件事情——光,究竟从何而来?翻开历史瞌睡的眼皮,我听见《创世纪》中的虔诚呢喃:“神说,要有光,就有了光。”但紧接着唯物主义的浪潮推翻了神像,令光不能依附于虚假的神圣和苍白的祭坛。

后来鲁迅先生铿锵的一句,似乎令我了然。

我想,我们习惯性地追寻光,却忽视了站在我们身前的真相:纵使透明渺小,我们亦是发光体。太阳在时,我们赞美太阳,太阳尚远,我们便是光。

如若日落西山,无法白日开窗,那我也能效法匡衡,凿壁偷光;如若邻家吝啬,无人点灯,那我便来执炬;如若天不遂人意,没有炬火,那么,“我便是唯一的光”。

由追寻光,到创造光,人们把信仰从神明身上剥离,植入自己的心脏。人的希望,也就此由一片轻忽的影子,繁衍成坚实的躯体。

于是我们终其一生,用自己的方式,在纷至沓来的黑夜里发光,直到熬尽最后一滴黑暗,直到旭日东升,瓦解无措和彷徨。

而文字,便是这万千种方式之一。

可能在社会毒辣的目光之下,文字是无用的。它不像一针药剂,一捆善款那样有着抓得住的明显成效。它或许会被现实的洪流驳倒,瑟缩成一篇文章或是一句短短的口号。

但它并非毫无用处。医疗救援,资金援助等诸般努力,是为人们削减现实的压力;而文字,是在给人们蒙受重压的灵魂减负。医者仁心,文者剖心。我们需要除去的从来不止是眼前的阴霾,还有心上的尘垢。

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。

拿笔写下沟壑山河,澎湃穹宇,不是奢望能照亮苍茫天地,只是渴盼着能为这不够明亮的世界添点光。黑夜是审判,文字便是救赎。疫情将病痛席卷而来,我们便用文字熬出一副好药方还击。

于是,君可见,抗疫诗词千万卷,义薄云天慨而慷;君可见,新闻采集入腹地,播报如风行千里;君可见,古瘟今疫隔空对,典籍精华值千金。

我们需要于现实之中披坚执锐的坚定奋斗者,我们同样需要于理想中全副武装的执着追梦人。而文字将理想与现实相连,将光芒酝酿成篇。

由此观之,灼灼光下,疫情何足惧,灾祸何足虑?

要有光,于是,我们成了光。


*2017年全国卷II高考语文作文题目:

 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,自行立意,确定文体,自拟题目。

  1、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《周易》

  2、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(杜甫)

  3、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(李清照)

  4、受光于庭户见一堂,受光于天下照四方(魏源)

  5、必须敢于正视,这才可望,敢想,敢说,敢做,敢当(鲁迅)

  6、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(毛泽东)


*选择3、6,以成此文

*好久没有写过这么正经又无聊的东西了(什

*本来是想参加活动的,但突然发现活动要求的文体是小说,那就改天写了小说再参加吧

*希望大家生活愉快~

评论(15)
热度(423)
  1. 共2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浥尘 | Powered by LOFTER